大家在購買湖南黑茶的時候經(jīng)常會咨詢黑茶有哪些類別,每個類型的黑茶有什么特點?這些黑茶要如何區(qū)分?下面湖南黑茶廠家香木海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。
一、什么是黑茶?
湖南黑茶是六大茶類中的一類,六大茶類根據(jù)顏色可分為(青茶、紅茶、黃茶、白茶、綠茶、黑茶),我們聽到黑茶并不陌生,接觸過茶葉的你一定知道現(xiàn)在比較有名的云南普洱茶就屬于黑茶!對于什么是黑茶我簡單描述一下你就會明白:黑茶是唯一經(jīng)過重度發(fā)酵制作出來的茶,而發(fā)酵過的茶都呈黑褐色,所以被稱之為“黑茶”。
二、黑茶的分類
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什么是黑茶,我把黑茶分為六類來一一介紹給大家:
1.湖南安化黑茶:
(1)茯磚茶
茯磚茶,也稱發(fā)酵茶始祖,分為特制茯磚(簡稱特茯)和普通茯磚(簡稱普茯)均不分等級。茯磚茶外形為長方磚形,規(guī)格為 35×18.5×5厘米,每片磚凈重2千克。
茯磚茶在泡煮飲用時,要求湯紅不濁,香清不粗,味厚不澀,口勁強,耐沖泡。特別要求磚內冠突:散囊菌(俗稱“金花”)普遍茂盛,干嗅有黃花的清香。
邊疆各少數(shù)民族最愛茯磚茶,他們把“金花”的多少視為檢驗茯磚茶品質好壞的唯一標志!
(2)花卷茶
花卷茶始名“百兩茶”,即一卷(支)茶,凈重合老秤(16兩為1斤)一百兩。后來 發(fā)展成“千兩茶”,即一卷(支)茶凈重為老秤一千兩。
因其原料含有花白梗,楠竹條編成的花 格篾簍外包裝形犬、紋路酷似一朵花苞,而制作時要不斷地踩壓滾動、揉捻成型,因而又得名“花卷”。
花卷茶的三種規(guī)格:
①十兩茶(362.5克/支)
②百兩茶(3.625千克/支)
③千兩茶(36.25千克/支)
千兩茶一般長約1.5米,圍徑約60厘米, 凈重為老秤1000兩(約37.3千克)帶包裝約為38.5~39千克。
花卷茶(千兩茶)外表古樸,形如樹干,內以蓼葉裹胎,棕片做內襯,外用篾簍捆壓勒緊箍實,外噴火漆,標名生產(chǎn)商。部分花卷茶內部生長有“金花”,也即冠突散囊菌。
(3)黑磚茶
黑磚茶,因以黑毛茶為原料,色澤黑潤,成品塊狀如磚而得名。傳統(tǒng)的黑磚茶表面上方一般印壓有“黑磚茶”三字,下方印有“湖南安化”四字,中部為五角星;每塊約重2千克 ,長35厘米,寬18.5厘米,厚35厘米。
現(xiàn)代又研制出了小規(guī)格的精品黑磚茶,制作工藝更為巧妙,更方便沖泡飲用,去除了鮮葉中的青草氣 磚身緊實,不易受潮霉變,收藏數(shù)年仍不變味且越陳越好。
(4)三尖茶(又名“湘尖茶”)
三尖茶指:①天尖、②貢尖、③生尖、又稱湘尖,天尖原料等級最高(一級黑毛茶制作),貢尖,生尖,分別使用二、三級黑毛茶制作。
1972年曾改名為湘尖一號、湘尖二號、湘尖三號,1983年又恢復原名。
三尖茶原料相對較嫩,是黑茶中的上品,是中國黑茶開發(fā)較早的一類產(chǎn)品,一般為篾簍散裝茶。
清朝道光年間 (公元1825年前后)天尖和貢尖以其優(yōu)良的品質,深得皇宮的喜愛,曾被列為貢品。
該茶采用谷雨時節(jié)的鮮葉,通過初制直接渥堆加工而成,其外形緊結秀麗,條索勻整纖細,顏色碧中微露黛綠,表面覆蓋一層柔軟細嫩的白茸毫。
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,口感甘潤爽滑,有獨特的松煙香。其傳統(tǒng)外包裝為魚紋篾簍,壓制成四方形,規(guī)格為凈含量25千克/件、1千克/件。
2.云南黑茶(普洱茶)
(1)七子餅茶
七子餅茶,又稱圓茶,餅邊緣稍薄,頂部微凸,底部平整而中心有凹陷小坑,整餅直徑約20厘米,每餅重357克,每7塊為1筒,每1筒約2500克,這是為了方便方便以前茶馬古道上的茶商計算重量,因此得名。
在云南少數(shù)民族文化中,“七”是一個吉祥的數(shù)字,象征著多子多福,七子相聚,圓圓滿滿。
因此,在云南少數(shù)民族中,七子餅茶常作為兒女結婚時的彩禮和逢年過節(jié)的禮品,表示“七子”同賀,祝家和萬事興。
(2)餅茶
餅茶是一種圓餅形的蒸壓茶,因其規(guī)格比七子餅茶(圓茶)小,所以又稱“小餅茶。餅茶創(chuàng)制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,以云南大葉種滇青5~10級毛茶制成,加工蒸壓方法與緊茶基本相同。
餅茶的規(guī)格一般為直徑11.6厘米,厚1.3厘米,每塊凈重125克,4塊為一筒,75筒為一件,總重37.5千克,用63×30×60厘米、內襯筍葉的竹籃包裝。
(3)沱茶
沱茶是一種緊壓茶,原產(chǎn)、主產(chǎn)于云南省景谷縣,近40年來主產(chǎn)于下關。其名稱的由來,有人說因其成品形狀如團,由團轉化而來;也有人說由于過去運銷四川沱江一帶,故而得名。
現(xiàn)代形狀的云南沱茶創(chuàng)制于1902年,由思茅地區(qū)景谷縣所謂的“姑娘茶”(又叫女兒茶,私房茶)演變而成,因而又稱“谷茶”。
“沱茶”外形頗具特色,從上面看類似圓面包,從底下看卻又類似厚壁碗,中間下凹,外徑:約8.3厘米,高約4.3厘米,每個凈重約100克或250克。分量比一塊茶磚要小得多,更便于購買和零售。
(4)緊茶
緊茶問世于沱茶之后,原產(chǎn)原產(chǎn)于佛海茶廠,由團茶演變而來。因團茶中心過厚而緊壓,長途跋涉到西藏時常產(chǎn)生發(fā)霉現(xiàn)象。
民國元年至六年(1912~1917年)佛海茶廠開始始將其改為帶把的心臟形,并改名為寶焰牌緊茶。緊茶為手工團揉精制,每個凈重238克,7個為一筒,相鄰緊茶之間留有空隙,使水分能繼續(xù)散發(fā)而不致霉變。
1967年停止生產(chǎn),后因十世班禪的重視:于1986年恢復生產(chǎn)至今,因而又稱為“班禪緊茶”、“班禪沱"。
緊茶以三級芽葉為原料,生茶、熟茶都有生產(chǎn)。規(guī)格為9×9厘米,內飛規(guī)格為4×4.5厘米,重250克,外形有如心臟,市場也為香菇頭、蘑菇頭、牛心沱等。
3.廣西黑茶(六堡茶)
(1)六堡茶
六堡茶原產(chǎn)于中國廣西梧州六堡鎮(zhèn),清朝初期,漸漸興盛于廣州、潮州一帶;康熙年間開始,在兩廣涌現(xiàn)出了一批六堡茶老字號,嘉慶年間,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檳榔香味被列為全國名茶之一。
《廣西通志稿》中記載:“六堡茶在蒼梧,茶葉出產(chǎn)之盛,以多賢鄉(xiāng)之六堡及五堡為最,六堡尤為著名,暢銷于穗、佛、港澳等埠。"
現(xiàn)代,六堡茶的產(chǎn)區(qū)也主要在廣西梧州市范圍內,采摘一芽二、三葉,經(jīng)攤青、殺青、揉捻、渥堆、干燥等工藝制成,分為特級和一至六級。
六堡茶的傳統(tǒng)包裝一般采用竹簍,以便于茶葉的內含物質在貯藏期內繼續(xù)轉化;為了便于存放,六堡茶成品有壓制加工成餅狀、磚狀、沱狀、金錢狀、圓柱犬等,也有散裝。
(2)老茶婆
老茶婆是六堡人對六堡茶葉中最大,最老的一種茶的尊稱,是當?shù)厝吮夭氐牟枞~。老茶婆是用六堡茶樹上長了兩三年的葉子來做的, 這些老葉通常在生長期第三年霜降這一節(jié)令采摘,因此也稱為霜降茶。
采摘后的茶葉用手揉搓均勻后再放到干凈的大鐵鍋里,翻炒、焙干后收藏起來。
老茶婆泡出的茶帶有濃郁的果香味(近似羅漢果香)味道甘甜,入口生津,回味持久;老茶婆講究茶葉的陳化而且茶葉越陳,其果香: 味越濃,茶味越甘甜,以放置7年以上的茶味為佳。
老茶婆可以連續(xù)沖泡數(shù)十次,其茶香茶味尚存,而且正宗六堡茶沖泡后可放置數(shù)日而不餿,茶味不變。
老茶婆是茶農(nóng)自飲茶
老茶婆是六堡農(nóng)家茶的一個品種,由來已久。過去,賣得上價的茶芽都被拿去出售,而茶農(nóng)自己喝,就采了這些粗老葉子簡單處理后在家飲用。
新制的老茶婆青味、澀味較重,口感不佳,茶農(nóng)們就將其陳放,后期發(fā)酵時間越長,味道越好,祛濕健胃等保健功效也越高。
(3)六堡芽茶
六堡茶芽,又叫茶谷,茶芽,又叫茶谷,顧名思義也即以茶芽為主制成的茶,常見的多為比較幼嫩的社前茶,此外,明前茶、雨前茶(清明茶)、春茶秋茶、霜降茶、冬茶等都可采制茶谷原料,原料標準從單芽、一芽一葉,到一芽二、三葉,或是一芽四葉不等。
一般做法是茶葉采摘回來殺青后,用上好的炭或木材烘焙至干,再放在倉庫自然發(fā)酵轉化而成;也有的會緊壓做成圓餅等形狀。
茶芽成茶一般較為條索清晰,芽頭明顯,且勻可整凈潔,屬六堡茶中的上品,數(shù)量相對較少,價格一般較高。
(4)漓江乳雪
漓江乳雪為黑茶新品,由制茶工程師、九三茶人李宗儉在結合傳統(tǒng)黑茶(廣西六堡茶和湖南千兩茶)工藝的基礎上,經(jīng)大膽的創(chuàng)新研制而成;并主要采用傳統(tǒng)的手工制作,較少采用現(xiàn)代機械方法。
漓江乳雪的產(chǎn)品包括茶琮(受湖南千兩茶啟發(fā)而制成)、竹簍(受廣西六堡茶的影響)、龍團(受北宋貢茶龍鳳團茶啟發(fā)而制成),這三個系列,其中茶琮系列分為大、小兩種規(guī)格,竹簍系列分為100千克、3000克、1000克三種規(guī)格,龍團系列分為大龍團(800克)和小龍團(330克)兩種規(guī)格。
4.四川藏茶(邊茶)
四川所產(chǎn)的黑茶名為藏茶,藏茶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稱:元朝時期稱為“西番茶”,明朝時期稱為"烏茶”,清乾隆之后稱為“邊茶”(以雅安和都江堰兩個地區(qū)為中心進行種植和生產(chǎn)分別稱為“南路邊茶"和“西路邊茶”),現(xiàn)代又稱為“藏茶”。
(1)康磚茶
外形呈圓角長方形,表面平整、緊實,灑面明顯,色澤棕褐。內質香氣純正,湯色紅褐、尚明,滋味純尚濃,葉底棕褐較老。
(2)金尖茶
外形呈圓角長方形,稍緊實,無脫層,色澤棕褐。內質香氣純正,湯色黃紅、尚明,滋味醇和,葉底暗褐老。
(3)康尖茶
外形呈圓角方形,表面平整、緊實,色澤棕褐,內質香氣濃郁純正,湯色紅而透亮,滋味醇和甘爽,葉底棕褐稍老。
5.湖北黑茶
(1)老青茶
老青茶主產(chǎn)于湖北省局省咸寧地區(qū)的薄圻、咸寧、通山等縣,在湖南省臨湘縣也有生產(chǎn) 。自1890年前后,在蒲圻羊樓洞開始生產(chǎn)炒制簍裝茶(每簍2.5千克)現(xiàn)已有100多年歷史。成成品多為緊壓磚茶,但目前也開始有成品散茶。
老青茶一般分為三個級別。一級茶鮮葉以青梗為主,基部稍帶紅梗;成茶條索較緊,色澤烏綠。二級茶鮮葉以紅梗為主,頂部稍帶青梗;成茶條索略松,葉色烏綠微黃。三級茶為當年生紅梗,不帶麻梗;葉面卷皺,葉色烏綠帶花。
(2)青磚茶
青磚茶是以老青茶為原料壓制而成的,因茶磚表面往往印有一個“川”字,又稱“川字茶”,清朝末年開始生產(chǎn),距今已有近200年歷史。
當時青磚茶以每箱的磚片數(shù)命名,分為“二七”、“三九”(每片2千克)“二四”(每片3.25千克),“三六”(每片1.5千克)四種不同規(guī)格。
常規(guī)的青磚茶有2千克/片、1.7千克/片 ”900克/片、380克/片,其中2千克的青磚規(guī)格為34×17×4厘米。隨著消費需求的日益多元化,現(xiàn)在又開發(fā)出巧克力狀的青磚,不僅小巧精致,也更方便攜帶與沖泡。
(3)米磚茶
米磚茶的原料主要是茶片、茶末,經(jīng)蒸壓而成,其灑面及里茶均用茶未,故而得名。 19世紀70年代,漢口設立茶廠,用機械壓制米磚,運往俄國轉手出口。
1888年是米磚生產(chǎn)和出口的全盛期。目前主銷新疆和華北等地,并有部分出口到俄羅斯和蒙古,近年亦有少量遠銷歐美。
米磚原分“72米磚”和‘48米磚”兩種規(guī)格,即每簍裝72塊和48塊磚茶。目前只生產(chǎn)“48米磚”,磚片規(guī)格為23.7×18.7×2厘米,重1.125千克。有“牌樓牌”、“鳳凰牌”、“火車頭牌”等牌號。
6.陜西黑茶(涇陽茯茶)
茯茶,屬六大茶類中的黑茶中特色產(chǎn)品,是后發(fā)酵茶,也是全發(fā)酵茶。邊銷茶之一,原本是西北,哈薩克,蒙古等游牧民族地區(qū)特需商品。因在伏天加工,故稱伏茶。
以其效用類似土茯苓,美稱為茯茶、茯磚。由于系用官引制造,交給官府銷售,又叫官茶、府茶。
茯茶過去600年產(chǎn)地在陜西涇陽,1958年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茶葉局考慮到在涇陽制茶,存在著二次運輸,成本偏高等原因,取消了咸陽涇陽茯磚廠,將茯磚加工的任務全部交由湖南省承擔。目前主要產(chǎn)地為為陜西涇陽及湖南益陽。
一般情況陳放年代越久香味越濃,茶湯越易沖泡出來,茶湯色澤紅艷明亮。茶中的金花能有效調節(jié)人體新陳代謝,并有降脂、降壓、調節(jié)糖類代謝的功效。
以上是小編和大家分析的關于黑茶分類及其每種類型黑茶的特點,大家在購買黑茶的時候需要分清了解黑茶的類別。如需了解更多關于湖南黑茶知識可以閱讀下《湖南有哪些生產(chǎn)黑茶的廠家》.